【敬业奉献】郭忠:26年奋战炼钢炉台生产一线
2019-06-03 来源: a
郭忠,现任河钢宣钢一钢轧厂炼钢作业区主管工程师、1#转炉总炉长。2001年12月被河钢宣钢授予先进生产者光荣称号;2007年08月河北省高技能人才比赛获第13名;2007年5月被张家口市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;2009年4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;2009年4月被全国钢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;2015年4月被党中央、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。
郭忠,26年如一日奋战在炼钢一线,视炉台为阵地,视工作为事业,爱岗敬业,勤奋好学,甘于吃苦,乐于奉献,用坚韧和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业绩,奏响了当代钢铁工人不放弃、不服输、坚忍不拔、勇于进取的时代强音,用自身的行动诠释了党员的信念和形象。
郭忠1993年7月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原宣钢炼钢厂,在6吨转炉当上炉前工。为了尽快掌握炼钢操作技术,别人一个班上8小时,可他不管刮风下雨,总是一个班上16个小时,他早来四个小时看上一班的情况,又晚走四个小时学下一班的长处,本班冶炼更是忙得不可开交。他不懂就问、不会就学,两年下来笔记本加起来有一尺多高。正是凭着刻苦钻研的劲头,短短半年时间郭忠挑起了大梁,担任了炉长。
在郭忠的身上不服输,不放弃,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总会让人产生由衷的钦佩。一次一位车间老技术员告诉他,别人在炉前干工作只注意观察碳含量,其实磷含量也能看出来,细看在取样的勺子里有无数个豆子般大的“小眼睛”,你也试着看看。但磷在取样过程中存在的“小眼睛”现象也就在一刹那,时间不到一秒钟,要想准确地判断磷那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可是不服输的郭忠却偏偏痴迷般地喜欢上了这个“小眼睛”。他在专心学习看碳含量的同时,对看磷含量进行了长达22年的观察研究,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情,在他身上实现了。在7个碳到15个碳之间,他判断的磷上下不差10个左右,为减少冶炼时间,加快生产节奏练就了一双真正的“火眼金睛”。靠着过硬的操作技术,郭忠成为河钢宣钢推行操作专家评聘制度以来,唯一被连续评为炼钢专业一级操作专家的一线职工。
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他往往留给有准备的有心人。工作中郭忠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琢磨问题,特别是碰到了难题,钻研的劲头更足,不搞清楚决不罢休。正是基于他这种坚忍不拔的劲头,每每都是临危受命。
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,加快转型升级、高质量发展成为河钢宣钢的内在需要,也是科学发展、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抉择,如何创新求变,在保证安全环保的前提下,提高质量和效益成为首要任务。郭忠抓住钢铁料消耗这个“牛鼻子”,按经济生产模式组织生产,按照“热平衡是基础,炉型是保障,操作是关键”的管理思路与“挡渣、控氧”的操作思路,从“稳定装入量、稳定冶炼操作、稳定终点控制、稳定出钢量”的四个稳定做起,精心抓好生产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,不断优化炼钢工艺,成功摸索出不同铁水条件下的操作模式,推广了“恒压变枪”操作法和“高拉碳”操作法,不仅降低了铁水消耗,还提高了出钢命中率,对增产降耗起到了积极作用,最低月铁耗降到了840公斤/吨,废钢比达到30%,创出了同行业的先进水平。针对中包寿命,开展“中包过热度”攻关,出钢温度降低20℃,中包过热度在40℃以内达标率达到70.9%,同比提高10.5%。快速应对原辅料市场价格波动,推进钒合金替代试验,提碳提锰降钒操作降本近25元/吨,铌微合金化试验降本100元/吨,有效降低成本费用。
作为总炉长,郭忠最重要的任务是护炉、维护炉型,他继承了师傅“把转炉视为宝贝”的传统,炉炉看、班班盯,不断摸索留渣操作以及溅渣护炉操作方法、总结出了高熔点氧化物的溅渣护炉方法,仅需5分钟就可代替4—5吨补炉料,很好的保护了炉衬,节约了成本。
随着钢铁行业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,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更加苛刻,郭忠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责任。他在入炉铁水原料信息上预知,在炉前加测铁水温度、成分,并规范转炉操作,摸索出了适合河钢宣钢原料条件的品种钢过程控硅控氧的规律,为百吨炉区60多个品种的生产开发创造了条件。1#转炉窄成分控制保持在94.4%以上,实现产品无废品、无复验、合格率100%。
责任编辑:孙继肖